时间记忆 |
<< < 2011 - 1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2006年中国网络传播和网络媒体的状况,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观察:传播环境、传播主力、传播态势、传播管理、传播研究。
一、传播环境――从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到和谐网络构建
(一)大兴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之风
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北京考察期间,到千龙网和北京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了解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情况。他指出,互联网对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要按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积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4月9日,北京千龙网等14家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仪书,倡议互联网界文明办网,把互联网站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虚拟社区的和谐家园。
这一倡议立刻得到全国业界的响应,网站对传播内容纷纷进行自查自纠,网民对有害信息进行举报,管理部门对一批违法违规的网站进行了教育、处罚。同时在建立和加强长效机制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努力,如对网站编辑人员进行培训、建立网络监督义务志愿者队伍、成立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等。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对网站高管人员进行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国情教育,8月25日至31日,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了“2006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追寻长征足迹穿行多彩贵州”活动。这是继2004年井冈山行、2005延安行之后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三。参加活动的有北京20家最具传播实力的网络媒体及贵州3家主要网络媒体的CEO、总裁、总编辑、总经理等。8月30日,全体人员到达遵义后,当晚举行“长征精神与网络传播研讨会”。会上一致通过了《北京网络媒体遵义宣言》,提出了“六个坚持”和“六个服务”。这是中国网络媒体首次以宣言的形式,宣示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和谐社会造就和谐网络,和谐网络推进和谐社会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第五部分《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第三节中指出:“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
11月30日,第六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由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之一的英文《中国日报》网站承办)在昆明举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到会就构建和谐网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网络媒体要大力推进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和谐网络建设,使广大网民共享和谐网络、和谐文化,团结和激励广大网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和谐网络推进和谐社会构建无疑将是中国网络媒体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二、传播主力――新闻网站加快建设,门户网站能量扩展
(一)新闻网站加快建设
1.“十一五”规划定出发展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第四部分为《新闻事业》,其中包括(十三)推进新闻媒体建设;(十四)加大对重点新闻媒体的扶持力度;(十五)办好新闻网站;(十六)发展新兴传播载体。《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新闻网站,形成若干个与我国地位相称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综合型网络媒体集团,争取其中一到两家重点新闻网站进入世界前列;要拓展即时通信、博客、播客、聚合新闻服务等业务领域,实现多渠道、全方位新闻信息发布的技术调整和业务整合,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和业务保障能力;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I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丰富内容,创立品牌,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完善地方互联网新闻事业发展格局。
2. 新闻网站建设
2006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于1月3日上午来到解放军报社考察,在听取了报社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创办已经6年的中国军网,一边动手操作浏览,一边询问有关情况。这是迄今为止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对一家网站进行视察,显示出党中央对网络媒体发展的关怀。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作用在2006年得到突显,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是政府网与党网的开通:由新华网承建的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于1月1日正式开通,这是2005年12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7月1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栏目新版推出,在规模上实际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党网”。为完善多语种的党的宣传体系,新版除中文简体、繁体外,还同时推出英文版和藏文版,还将陆续开设蒙、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以及法、日、俄、西班牙、阿拉伯文等外文版本。
为了集中资源,将本地的网络媒体做大做强,一些省、区进行了格局调整。继2004年浙江在线与中国浙江网整合、2005年北青传媒控股千龙网后,一些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在今年陆续进行重组,如安徽中安网与安徽日报社的中安在线合并,广西桂龙网与新桂网合二为一新组“广西新闻网”,河南报业网与大河网合并,湖南红网被省出版集团和潇湘晨报并购等等。一些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之所以被整合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可持续运转问题密切相关,由于它们建立后,既缺乏内容资源,也缺乏资金资源。这一变化表明互联网市场有其基本的运作规律,网络媒体的发展必须遵循之。
11月12至14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郑州、登封举办了第二届“嵩山论剑”――中国网络媒体高峰论坛,主题为“网络媒体·中部崛起·和谐社会”。11月28日,中国西部网络媒体高峰论坛在成都举办,主题为“资源·创意·合作”。这两个论坛围绕网络媒体在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地方网络媒体如何做大做强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5月公布的《全国报业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字报业”的发展战略。今年各报纸媒体网站在开发以PDF版为基础的电子报、以e-Book阅读器为基础的电子报、以彩信功能为基础的手机报等领域,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在广播电视领域,继2005年4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获得第一张IPTV等全业务的牌照后,2006年内中央电视台亦取得此牌照。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则取得开展手机电视业务的牌照。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则取得省内开展IPTV等全业务的牌照。以上这些机构都在积极重组大力推进各类数字新媒体业务。
3. 对优秀网络新闻的鼓励机制
中国新闻奖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从2006年(第16届)起,首次将网络媒体的优秀新闻作品纳入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范围。本次网络新闻参评资格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由新闻单位设立的具有登载新闻业务资质的新闻网站(不含网络版、电子版)登载的新闻作品。奖项共分三类:①网络新闻评论;②网络新闻专题;③网络新闻专栏。参评作品共件。经过初评、定评,共有13件作品获奖,其中获一等奖3件:新闻评论《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人民网)、新闻专题《网民感动总理 总理感动网民――总理记者招待会网上答问》(新华网)、新闻名专栏“焦点网谈”(河南大河网)。这次评奖具有以下意义:①网络媒体已成为我国重要传媒形态的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②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及成绩得到肯定;③对网络媒体多出人才、多出精品起到激励作用。
为鼓励网站建设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栏目(频道),更好地为广大网民服务,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在总结2005年首届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再次举办“2006年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将在年底公布。
(二)门户网站能量扩展
今天,当有重大事件发生,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及信息已往往成为人们的首选。如今年世界杯比赛,两家市场咨询公司MindShare和Pulse Group 赛前对亚太区的受众调查显示,84%的中国球迷表示将通过互联网体育网站来获得世界杯的赛况消息,另有32%的中国球迷表示,他们将会用手机及时了解世界杯比赛比分等情况。
门户网站这类报道的能量及影响历来是巨大的,今年世界杯期间再次得到充分展现。Nielsen//NetRtings中国调查机构对世界杯期间网络访问的全程监测报告显示,随着世界杯的开始,国内主要世界杯专题站点(新浪、网易、QQ、新传、东方宽频)的总体访问量节节上升,并在6月28日出现了第一个高峰(当天法国3:1淘汰西班牙,世界杯八强全部产生),单天独立访问者人数达1100万。停赛期间虽有所下滑,但在决赛当天引来了第二个也是最高的一次访问人潮,独立访问人数接近1200万。截至7月16日,世界杯频道的累积独立访问者人数已达5768万。新浪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共有25万博客在新浪网上发表了110万篇文章,与世界杯相关的网民发帖量达到230万篇,累计有4000多万人次的独立访问者访问了新浪世界杯相关页面,这意味着约有四成中国网民选择阅读新浪的世界杯报道。
中国门户网站今天具有的报道能量,也令国际体育组织刮目相看。今年2月都灵冬奥会举办时,新浪网拿到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张奥运会采访证。而在今年德国世界杯举办时,新浪拿到了5张采访证,搜狐拿到了7张采访证。这是中国互联网站成长壮大中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三、传播态势――Web2.0形态各展异彩,影响与日俱增
从互联网的发展看,技术引领、应用推广是最重要的动力。2005年中国互联网传播进入Web2.0(亦有人称为“互联网2.0”)阶段,是以博客大众化及各类Web2.0网站的涌现为标志的。2006年内Web2.0传播形态得到更蓬勃的发展。
Web2.0是从Web1.0发展而来,因此并不能将二者对立或者割裂开来。门户网站、新闻网站同样可以融入Web2.0的要素或服务。但必须看到,从一开始基于Web2.0概念、技术而建立起来的一批新网站这两年迅速崛起,已成为互联网业界一道耀眼的风景线。Web2.0网站大致可分为博客、播客、维客、互动多媒体网络杂志、新型虚拟社区、社区搜索聚合等类型。
博客被视为Web2.0最主要的表现形态。9月,CNNIC发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显示,2002年以来,博客的数量在中国增长了30多倍,截至2006年8月底,网民注册的博客空间超过3374.7万,成为互联网最大的热点应用之一。博客数量达到1748.5万,其中活跃博客为769.4万(指平均一个月至少更新一次),博客读者达到7556.5万。网易继新浪、搜狐2005年推出博客服务后,于今年9月加入这一行列。人民网、中国网、中经网、中国日报网等不少中央及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亦在今年推出博客服务。不仅精英、名人开博客,广大普通网民(所谓“草根”)开博客,连一些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乃至政府官员也开博客。
有人指出进入2006年播客的发展进入井喷期。菠萝网2006年8月的调查显示,中文播客数量在过去三个月内翻了近二番,播客节目数量更是增长了将近三倍多。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等新闻网站也已提供播客服务。受美国YouTube网站成功模式的影响,国内亦出现相当数量的视频共享(分享)网站。
在互动多媒体网络杂志方面,如Xplus、ZCOM、POCO等发行平台在市场上已有不俗表现,不少网络杂志已拥有数量可观的读者群,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如《WO》、《ME》每期发行量已达30万份以上。
基于Web2.0概念的新型虚拟社区,是目前受到年轻人追捧的网站形态之一。如千橡互动集团旗下最火暴的猫扑网,目前注册用户已达2400万。11月,猫扑宣布推出新闻、娱乐、互动三大资讯频道,开始向门户网站进军。
在搜索聚合领域,奇虎、大旗是领军的网站。由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大旗网提供技术支持的新闻聚合门户“华声在线”也在今年9月开通。
web 2.0的本质是“参与式的架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充分激发用户的主动性,发挥用户的原创能力,并真正形成网上网下的互动。如大旗网博客5月发起的救助湖南病危儿童小冬香的活动,便是网上网下互动的一个典型事例。实际上,由网上延伸到网下的救助、公益、联谊等活动非常之多,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Web2.0在2006年的火爆,与各类网站的推广活动是分不开的,如博客网于4月29日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博客节便是这类活动的代表作。Web2.0在2006年的火爆,也是与各类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分不开的,不可否认的是,“网闻”已成为今天媒体大做文章的重要来源。不少Web2.0网站在获得风险投资后,规模陡然扩张,但同时面临着赢利的巨大压力。
四、传播管理――政府、网站、网民之间的关系将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调适
(一)政府阐明管理方针
年内,中国政府再次向国际社会阐明了对互联网发展与管理的基本方针。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的互联网一直保持着很快的发展,现在的网民已经超过一亿了。中国政府支持互联网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他指出,按照《宪法》的规定,每一个公民都有利用互联网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同时每一个公民又要自觉地遵守法律和秩序,维护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中国对互联网实行依法管理,同时我们也倡导互联网业界行业自律,实行自我管理。中国对互联网的管理的做法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我们非常重视吸收国际上有关互联网的管理经验。他还指出,网站要传播正确的信息,不要误导群众,更不能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些规范作为职业道德,应该得到遵守。此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月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网络新闻宣传管理局领导也向到会的中外记者阐明了同样的方针。这是主管部门首次举办这样的新闻发布会。
互联网发展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中,首次对互联网管理提出要“理顺管理体制”,这表明不适应互联网发展的以往分散管理、多头管理的体制将发生变化。
(二)引起激辩的四个关键词
Web2.0带来的是互联网个人信息节点呈爆炸态增长;个人制作、发布信息轻而易举;传播的内容更加五花八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越来越多;传播采用的P2P等技术打破了以往中心传播的模式……,由此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以下四个关键词,便集中反映了年内网络传播的突出状况。
1、网络暴民
由2月的“踩猫事件”、3月的“韩白论战”、4月的“铜须事件”而产生的一个词汇,一时间国内外媒体纷纷在报道、解读这些事件时加以使用,如4月17日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标题即为《网络暴民》。在“踩猫”、“铜须”等事件中,网民还通常采用“网络通缉令”的方法把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面目揭露出来,形成了巨大的威慑力。有关互联网为恶为善的讨论一时间也达到白热化程度。
2、恶搞
2月,胡戈创作的视频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对著名导演陈凯歌导演的影片《无极》进行讽刺挖苦,在表现形式上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实际上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图片、音频、视频的二度创作并形成“恶搞”的效果胡戈并非第一人,但《馒头》在今年网络传播中造成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然而,“恶搞”的对象后来发展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最典型的事例是4月中央电视台举办青年歌手大赛前,有人用《闪闪的红星》等影片为素材进行“恶搞”,在社会上招致强烈的批评,并引发对“恶搞”进行治理的讨论。
3、公示丑恶
11月,张钰的“性交易录像”及饶颖的“白描”性虐待日记几乎同时在网上曝光,立刻成为网上焦点。如张钰的录像带在优酷网站刊发后,2-3天时间内便有836万人次浏览,相关评论达到7000多条。围绕这两个事件,网上叫好者有之,网上批判者也有之,从道德层面论说者有之,从法律层面论说者也有之。不少网民对于提供张钰、饶颖进行信息广泛传播的网站,尤其是对网站出于商业利益而使用的操作、炒作手法,也一针见血地进行了剖析。网上信息传播有没有底线,要不要底线,以上两个事件再一次向社会提出了这一问题。
4、博客实名制
10月,有媒体报道,信息产业部已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下属的博客研究组开展博客实名制的研究,有媒体更明确称“中国互联网协会证实,博客推行实名制已成定局”(《华夏时报》,2006年10月20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站亦刊发了10月13日博客研究组就实名制展开讨论的议题,包括实名制管理的适用范围;各方的权力和义务;登记身份信息的内容;登记真实、准确身份信息的保障措施;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实施的时间安排等。这一消息立刻引起网上热烈的讨论。从博客服务商(BSP)和众多博客的反应来看,持反对、质疑的声浪甚高。
伴随Web2.0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新变化,政府面临着“如何管理”的难题,网站面临着“如何赢利”的压力,网民面临着“如何表达”的选择。总之,三者间的关系必然随着互联网的新发展而进一步调适。而业界关注的“博客第一案”和“博客告博客案”已先后于8月2日、9月11日宣判,为今后博客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
五、传播研究――研究本土化,成果国际化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年在学术著作出版方面,有秦州的《网络“客”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5月出版);王军编著的《网络传播法律问题》(群众出版社6月出版)【补遗:钟瑛的《网络传播伦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张久珍的《网络信息传播的自律机制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3月。这两本书在我2005年的年终专稿中遗漏,现补上。王军、钟瑛、张久珍三人的著作填补了网络传播法律、伦理及自律机制领域研究的空白】荆楚网编写了《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对话》(湖北人民出版社5月出版),中国宁波网编写了《一网情深――中国宁波网五年的网络新闻探索与实践》(宁波出版社6月出版),这是两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传播实务经验的总结与梳理。国际在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年内确定选题并组织一批年轻的编辑,集体创作的《互联网新宠》一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2月出版),对互联网一系列新技术、新应用进行了阐述。著名博客顺风(本名吴波)及吴祐昕合著了《顺风博客新论――互联网2.0新思维》(东南大学出版社8月出版),这是继2002年方兴东、王俊秀的著作《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以来,国内第二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研究博客与web2.0的专著。年内别出心裁的一本出版物,是凯迪网络总经理兼总编辑牧沐的《夜行快乐》,这是凯迪网络与“印客”(一种DIY式的个人印刷出版方式)合作服务的一个产品,这也显示了今后出版的一种崭新方式。
11月,由美国LEA出版的《Webcasting Worldwide:Business Models of an EmergingGlobal Medium》(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ly的Luisa S.Ha教授任主编)问世,这是由1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同完成的一本关于互联网音视频传播的著作,其中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学者所撰写的章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关中国接入互联网的史实考证工作也有所进展,当年参与的中国方面人员及德国波茨坦大学的维纳·措恩(Werner Zorn)教授及其博士生李南君发表文章,对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CN域名注册、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等关键事件进行了有意义的回顾和考证。
在学术会议方面,有代表性的是香港浸会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中心与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CMCRC)主办的国际研讨会,于12月15日至17日在香港举行。主题为“数码传播与社会转型:中华社会及其它地区之经验”。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围绕媒体的数码化和全球化进程、信息和娱乐在网络空间全天候强力传播、媒介从业人员充满挑战的工作环境等一系列新的研究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其影响、作用,使得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内的研究活动更加活跃,与国际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因此,国内对互联网的研究做到“研究本土化,成果国际化”,应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附:中国网络媒体发展阶段分期(2006年内补充修订)
1994年 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
1995 ―1998年 互联网步入中国传播领域 (以1995年《神州学人》、《中国贸易报》等媒体上网为标志)
1998年底―1999年 商业门户网站涉足网络新闻传播领域 (以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建立为标志)
2000 ―2002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网络媒体体系形成 (以落实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纲要,加强中央及地方新闻网站建设为标志)
2003 ―2004年 网络媒体跻身中国重要的媒体形态之列 (以在国内外一系列重大事件报道中展示的能量及2003“网络舆论年”为标志)
|
|